百億頭部私募罕見發聲:A股有望從“戴維斯雙殺”轉向“戴維斯雙擊”丨投資人說
譚偉:重陽投資基金經理兼高級策略師。密歇根大學金融工程碩士,CFA,CIIA。12年證券行業從業經驗,曾任職摩根士丹利(香港)分析師,2012年加入重陽投資,追求絕對收益,堅持深度研究下的逆向投資,在銀行、地產、制造業、消費等領域有多年研究積累。截止2022年,重陽投資共12次獲得中證報“金牛獎”,為業內“金牛獎十一連冠”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跨年行情”可持續性取決于政策是否能轉化為經濟復蘇力
第一財經:近日,A股一度拿下3100點和3200點整數關口,盡管這兩天有一些回調,但這絲毫不影響市場對于“跨年行情”、“春季躁動行情”預期的持續升溫,在您看來,A股迎來“跨年行情”的概率有多大?
譚偉:我們看到市場在10月份見到階段性的底部之后,其實已經是持續地在這個反彈中了,然后我們感覺到投資者其實在這輪反彈中,也有很多對明年經濟政策的一些比較積極的預期。這樣的一個預期也確實已經在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得到了確認,所以后續我們認為需要密切關注這種明年政策對經濟的呵護,是否能夠有效地轉化成我們經濟復蘇的一個事實,如果能夠順利地轉化的話,我們覺得這種“春季躁動”、“跨年行情”的可持續性是比較強的,然后看到的高度也會稍微高一些。
看好創新藥和仿制藥集采相關個股 明年消費板塊有望全面恢復
第一財經:醫藥和消費等板塊近期都表現搶眼,在您看來,哪些細分板塊是短期的交易性機會,哪些板塊的持續性則更強一些?
譚偉:整體上來講我們覺得對于醫藥來講,我們更加看好的是醫藥里邊以下兩個細分的子領域,我們覺得長期來說機會是比較大的。
第一塊就是我們的生物創新藥。在港股市場上我們有很多這樣的公司,其實最近我們也看到有些公司已經披露了他們創新的產品是得到了海外同行的一個高度認可,所以長期來講,我們覺得這一塊會做大做強的。第二塊我們看好的領域就是與仿制藥集采相關的(個股)。這可能跟市場的主流預期有一定相背離,因為大家可能現在談到集采都是“談虎色變”,我們認為其實任何一個政策它都有兩面性,我們去挖掘出了一些專精特新類的一些仿制藥的企業,這樣一些企業他不僅不會受損于集采,相反他還能有可能成為一個受益者,因為他們沒有非常存量的很大的這種品種被集采所打壓,相反他們的選品能力比較強、成本控制能力比較好,然后他們的新產品反而能夠借助集采快速地實現一個放量,所以這個領域我們覺得市場是有很大的一個預期差的。這兩塊我們覺得是醫藥領域能夠有比較強的可持續性的這樣的一些投資機會。
在消費領域的話,我們覺得可能比醫藥的面就更寬一些。展望明年的話,我們覺得消費應該相比今年是一個比較好的一種恢復,所以我們覺得整個消費都會受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去選擇的標準可能就會返回到供給層面,我們去找那些疫情已經讓這個行業的供給端出現了大幅收縮的,有一些剩下的玩家可能就會更好地去攫取到這個市場份額。舉兩個例子,第一個就是我們看好餐飲連鎖化,機會其實是留給了那些資金體量比較龐大、抗風險能力又比較強的這樣一些龍頭企業。另外一塊就是我們看到很多細分領域的一些消費的子品類,像零食過去兩年可能他們也是受損于比如說商超人流量的下降,所以這個時候那些能夠積極擁抱渠道的變化、積極做產品創新的一些企業,可能就會更好地受益于需求端的一個復蘇。
中長期賽道股機會非常大半導體產業“剩者為王”
第一財經:在反彈行情下,光伏、鋰電池、半導體等賽道股反而缺乏表現,您如何看待背后的原因?近期似乎有資金暗流涌動,您認為賽道股接下來有機會嗎?
譚偉:因為A股有一個規律就是,當階段性的某一個板塊過熱、投資者情緒過于高漲、預期過于一致之后,這個板塊接下去就會迎來一段相對沉寂的表現,這是市場交易層面所決定的,我們覺得這個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從中長期看,我們覺得這些領域毫無疑問會誕生非常大的投資機會。我們的主要思路是慢慢地要從關注行業的“需求側”轉回關注行業的“供給側”。任何行業它都有一個相似的發展規律,在行業初創前景非常好之后,它會吸引到越來越多的資本、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這個行業,所以它的供應格局可能會迅速地發生變化,玩家越來越多,如果這個行業的進入壁壘又是很低的話,短期的這種超額利潤很快會被后進入者的比如價格戰行為打得蕩然無存。所以我們覺得,我們更多地是要去尋找那些行業拼殺之后所謂的“剩者”,就是剩下的這些企業,我們覺得才能更好地享受到行業這么高的一個天花板。
就在您剛才提到的光伏、鋰電、半導體中,其實我們相對看好的是半導體這一塊,因為我們覺得半導體是一個技術壁壘特別高的這樣一個領域,進入門檻會對一些新技術者有一個很強的限制。
注冊制帶來的機遇大于風險中小上市公司不會被“邊緣化”
第一財經:您強調了半導體的機會。但我們看到,在注冊制穩步推進的大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數量越來越多,目前達到5000多家,未來一些中小市值的科技類股票會不會被邊緣化?選擇這類股票是否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譚偉:首先我們認為邊緣化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因為本身資本市場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這樣一個規律,但是我們認為現階段的中國經濟背景下,我們不具備一個大范圍邊緣化中小企業的這樣一個條件。我們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14億人的衣食住行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然后我們中國還可以依靠自己在全球范圍內相對低廉的各種成本去服務全球的這種需求,也就是說我們任何一個中國的企業家,他可能面對的潛在市場都是全球,所以這個市場空間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說我們覺得注冊制帶給我們主動管理人來講,是一個機會大于風險的這樣一種狀況,我們也預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就會迎來一個依靠深度研究創造價值的這樣一種投資時代。
港股中的生物創新藥和互聯網公司值得重點布局
第一財經:與此同時,近期港股和美股中的中概股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升,而隨著國內經濟復蘇的加速,您如何看待未來港股和美股中概股的投資機會?哪些細分領域值得關注?
譚偉:我們對港股是持續關注,然后也有比較大比例的投資在里面。我們覺得港股還是非常有投資機會的,我們關注的機會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港股中的這些生物創新藥類的這些企業,另外一類就是我們的互聯網企業。這兩類企業大家可以看到從2020年見頂之后,其實股價已經有非常大的一個回調了,所以站在當前的時間點,我們覺得從估值上來講是不貴的,很多企業還是比較便宜。
從基本面分析的話,我們覺得像互聯網企業它會受益于我們政策的一個邊際變化,然后這些企業過去也證明了自己的創新迭代能力是非常強的,所以我們覺得互聯網企業可以重點地做一個布局。另外一塊就是我們的生物創新藥類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我們看好的原因其實主要有兩點,第一點就是他們自身確實有很強的創新能力,然后另外一個邏輯就是這些生物創新藥的企業,它會受益于美聯儲加息這種決策的一個拐點。我們可以把一個生物創新藥企業看成一類久期非常長的資產,因為它的當期的利潤占比是非常小的,他們在研管線大部分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才能轉化成它的現金流。所以它的現金流分布是一個長久期資產的特征,在一個加息的背景下,對于長久期的資產是非常的不利的,所以我們看到不僅中國的創新藥企業,像美國的生物藥企業它也是經歷了很大的回調。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美聯儲的這種加息決策其實已經接近了拐點,所以我們覺得整個的流動性環境會對這些創新藥企業的表現提供一個估值上的支撐。
明年國際流動性大環境將好于今年 國內信用環境較為寬松
第一財經:資金面上,在上個月末,我們迎來了今年內第二次降準的落地,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在持續回升,您如何預判明年市場的流動性和信用環境?
譚偉:展望明年的話,我們覺得首先是要談到的就是國際流動性的大環境,我們覺得是非常不錯的,比今年要好。原因就是我們會看到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一個拐點不會像今年這么緊。
回到我們國內的話,明年我們把流動性環境分成無風險利率和信貸環境跟信用環境這兩個維度去看的話,我們覺得明年的無風險利率會大概率維持在一個底部偏震蕩的這樣一種局面。我們覺得廣義的流動性環境還是非常的支持的,因為現在中央對于明年貨幣政策的定調是“精準有力”,“精準有力”的意思就是說會維持一個還是非常寬松的這樣一個環境,但同時我們更要關注到的就是它的信用環境,其實“精準有力”這四個字也隱含了一種含義,就是我們要靠信用,更加有針對性地去發力這樣一種含義。
A股有望從“戴維斯雙殺”轉向“戴維斯雙擊” 明年將大有可為
第一財經:在這些判斷下,作為一家百億規模的頭部私募機構,重陽在今年底到明年初,將采取怎樣的投資策略?最近有一種聲音認為,A股明年將出現“貝塔性行情”,各板塊都可能迎來普遍性行情。您是否同意?
譚偉:我們是非常認同第一點,我們覺得是有機會的,我們覺得明年的市場是大有可為的。我們看好市場的原因其實也非常的簡單,就是我們看到今年的市場我們先做一個復盤,它經歷了非常困難的一段時期,我們在投資學上可以說叫做“戴維斯雙殺”,那“戴維斯雙殺”的意思就是它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跟估值這兩個方面同時受到了壓制,所以今年的表現是非常的差。為什么同時受到了這樣一個壓制?其實可以說各種宏觀微觀的因素對我們都是不利的。
另外我們看到在估值層面,全球的估值中樞都下移了,為什么下移?就是因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持續地加息,全球的流動性不太好,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迎來了一個非常差的這樣的組合。但是展望明年的話,我們認為樂觀的看,我們覺得是有可能從目前的“戴維斯雙殺”演化到“戴維斯雙擊”,也就是說上市公司的盈利跟估值這兩個因素有可能都會迎來修復,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所有的變量,其實我們都看到了事實上的一個拐點——產業政策在調整,國際地緣政治似乎正在平穩下來,然后美聯儲的行為也站在一個拐點上,所以我們認為明年的市場還是大有可為的。
“倉位管理+品種選擇”幫助抵御市場風險和巨大波動
第一財經:我們知道,2022年很多明星基金經理都遭遇了巨大的挑戰,業績回撤幅度是創出了歷史新高。我們想知道重陽遭遇了怎樣的挑戰?又是如何應對的?
譚偉:包括重陽在內,我們自己也是感受到非常大的壓力,站在年末我們回頭看,我們的應對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的倉位選擇,第二個就是我們的品種選擇。
倉位的調整我們今年是史無前例地達到了一個四次這樣一個頻率,我們把我們的倉位“兩減兩加”,做了四次調整來應對如此大的一個市場波動,這幫我們躲過了市場非常大的波動,同時又抓住了后續的一些反彈。另外這個品種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比如我們在降倉位的同時,我們也會把我們的品種從一些高彈性的這樣一些標的往那種防御性強的可能一些高股息率的這樣一些品種上來做遷移,造成最后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整體抗風險能力在增強。最后我們加倉的時候就是相反我們去買一些超跌的但是前景又非常好的、大家共識度很強的一些資產,就導致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市場的反彈中來。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