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實習記者 許予朋
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事關民生福祉與老百姓切身利益,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
12月15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第五輪中國-歐盟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上發表書面致辭,特別對我國房地產情況做了介紹。劉鶴表示,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城鎮化仍處于較快發展階段,有足夠需求空間為房地產業穩定發展提供支撐。
房地產支持政策效果正在顯現
“房地產行業確實是中國的支柱產業,對實體經濟、金融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鄙虾=鹑谂c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向《中國銀行保險報》指出,房地產投資在我國整個經濟投資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對帶動經濟增長有積極作用。同時,房地產又是上下游行業關聯非常廣的產業,上游有建材、下游有裝修等,對帶動就業也有很大幫助。
然而,去年下半年以來,部分房地產企業因“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的經營模式出現風險,對市場產生外溢效應。受疫情影響,今年房地產市場也出現了一些調整,面臨“保交樓”、開發投資增速放緩等壓力,引發市場廣泛擔憂。
不過,針對當前房地產出現的下行風險,劉鶴表示,“我們已出臺一些政策,正在考慮新的舉措,努力改善行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引導市場預期和信心回暖?!?/p>
實際上,今年下半年以來,多項利好房地產的政策已迅速落地,包括降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出臺“保交樓”專項借款,通過信貸、債權、股權融資“三支箭”為房企化解流動性風險。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出臺16條金融支持房地產舉措,幫助房地產筑底企穩。
當前,專家普遍認為,上述政策落地后的效果正在顯現。
植信投資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介紹,從最新公布的房地產市場運行狀況來看,“保交樓”相關紓困資金投入已經有所見效,房屋竣工面積跌幅連續3個月收窄,10月和11月環比改善幅度分別為40%和60%以上,這對化解房企風險產生了實質性幫助。后續,相關政策有望加快落地,推動房地產市場逐步筑底企穩。
曾剛認為,目前“保交樓”、保市場主體、穩預期等政策全方位出臺,已經取得一些初步成績。隨著房地產企業風險逐步化解,“保交樓”順利推進,市場預期也將得到改善。疫情防控政策進一步優化也將幫助鞏固穩預期目標。
城鎮化繼續帶來住房需求
除了政策護航房地產業企穩,劉鶴在致辭中更強調了房地產未來的發展空間。劉鶴指出:“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城鎮化仍處于較快發展階段,有足夠需求空間為房地產業穩定發展提供支撐?!?/p>
曾剛表示,長遠來看,房地產市場是否具備平穩健康發展的動能和空間,核心還是由終端需求決定。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尚未結束,這一過程始終存在對住房的需求,只不過在增長模式上將不再是純粹的規模擴張,增速可能會放緩,且出現結構性區域分化特征。
“金融機構要沿著城鎮化過程產生的住房需求,提供相應的金融支持,推動需求的釋放?!痹鴦倧娬{。
實際上,今年以來,銀保監會、人民銀行推出的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大學畢業生等新市民群體的金融支持政策中,就包含了對新市民購房的支持。圍繞滿足新市民合理購房信貸需求、提升新市民住房公積金服務水平、優化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務等領域,相關政策對銀行業保險業可參與的環節、可發揮的空間做了詳細介紹,這無疑為金融機構開展新市民金融服務指明了方向。
馬泓認為,未來,一方面,流動人口和城市自然增長的新增人口將成為住房“剛需”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改善性住房也將逐漸成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訴求。預計“十四五”期間,全國平均每年新增住房建筑面積在10億平方米以上,住房消費也將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

責任編輯:宋源珺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