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重提“加力提效” 政策發力空間持續打開

財政重提“加力提效” 政策發力空間持續打開
2022年12月24日 02:05 中國經營報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本報記者 杜麗娟 北京報道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經濟工作的部署,財政政策的“加力提效”被重新提及,相比之前政策更多強調“提質增效”,此次政策重點轉向“加力提效”,這被市場認為是政策發力空間即將打開的一個信號。

  記者了解到,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財政政策表述上曾使用“加力提效”,彼時為發揮財政支持作用,按照國務院安排,2019年我國政府赤字率由2.6%提升至2.8%,同時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規模也較上年有所增加。

  時隔四年,當“加力提效”再次出現在財政政策的表述公報后,財稅界對此形成的共識是,2023年財政政策基調在持續積極的同時,政策發力空間也將持續打開,這是應對2023年經濟下行壓力的有效舉措。

  政策要“加力提效”

  12月15~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持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與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對于“加力提效”如何體現的問題,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給出了詳細解釋。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2022~2023年中國經濟年會上,許宏才表示,加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專項債券、調度資金等,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加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持續推動財力下沉。

  二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適量擴大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今明兩年持續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確保政府投資力度不減。

  三是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做好困難群眾失業人員動態建設和救助幫扶,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為經濟運行營造良好的基礎環境。

  提效則包括完善減稅退稅降費政策、優化財政支出機構、發揮財政資金引導與撬動作用、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持續創新和完善財政宏觀調控等五個方面。

  許宏才介紹,明年的財政政策要兼顧當前和長遠,筑牢風險防控制度的機制,抓實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強化財經激勵約束和財會監督,不斷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從市場人士的觀察角度看,明年財政政策的主基調是“加力提效”,這表明穩增長的意愿會強于今年和去年。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相較今年財政政策提出的“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更可持續”和2021年的“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加力提效”意味著財政支出力度也將更大。相應地,赤字規模和新增專項債額度也會保持一定的強度。

  根據市場預測,2023年政府赤字率提高成為大概率事件,目前財稅界給出的預期值是有望突破3%,同時新增專項債額度預計在3.65萬億元。

  轉向需求側

  經濟轉型背景下財政剛性支出壓力的凸顯,使得2023年財政的主要任務體現在穩定經濟(擴大內需)、抗疫紓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化解風險等方面。從政策未來發力方向看,面向企業端的大規模減稅降費空間將有所收窄,而居民端以及擴大內需方面的支出有望成為發力重心。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已退到納稅人賬戶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達2.3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退稅規模的3.5倍,目前減稅降費退稅合計規模已達3.7萬億元。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積極的財政政策主動作為、靠前發力,4月以來實施的大規模留抵退稅為穩定經濟大盤發揮了重要作用?!罢雇?023年,大規模存量留抵退稅已經在2022年基本完成,因此2023年的增量退稅空間十分有限,這需要我們轉移政策支持重點?!币晃回敹惾耸拷ㄗh。

  根據光大證券(維權)的測算,疫情發生以來,相關部門已發布多輪企業端的減稅降費舉措,目前企業每百元營收中的費用在持續下降。從宏觀稅負角度看,與發達經濟體相比,近年來我國宏觀稅負已處于偏低水平。

  在此基礎上,政策發力重點主要聚焦在需求側。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未來我們將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種種跡象顯示,擴大內需將是2023年經濟工作的重點內容,對財政政策來說,未來需要從這一領域入手,著力提升居民消費意愿,力促內需的有效改善。

  早前發布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明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光大證券分析指出,2020年以來,伴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發酵,居民收入與財產之間差距加大,成為限制消費復蘇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應該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基礎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強化居民消費的基礎,這是未來改革的重點方向。

  羅志恒表示,當前財政政策服務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并未改變,未來我們需要通過較大強度的財政支持規模促進需求回升,并持續優化財政支出在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和數字經濟等領域的結構,以促進高質量發展。

  12月19日,財政部部長劉昆發表署名文章。文章指出,未來財政將持續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積極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分配差距。

  相關統計顯示,10年間,財政支出規模從2012年的12.6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4.6萬億元,預計2022年進一步達到26.3萬億元,財政實力更加雄厚,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也更加有力有效。其中,教育科技、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擴大內需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6 信達證券 601059 8.25
  • 12-27 迅安科技 834950 13
  • 12-26 百利天恒 688506 24.7
  • 12-21 富樂德 301297 8.48
  • 12-21 佳合科技 872392 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99久久精品

    <tbody id="jd9gv"></tbody>

    1. <tbody id="jd9gv"></tbody>
      <dd id="jd9gv"><track id="jd9gv"></track></dd>
      1. <dd id="jd9gv"><track id="jd9gv"></track></dd>